青少年小說-怪獸與貝瑟妮

給大女兒的閱讀素材,從簡單的繪本、橋樑書開始,一路到現在已經進入到大量的小說閱讀。

這過程中的變化,並不僅在於閱讀文字量的增長,更在於她慢慢利用更複雜的內容設定、更有深度的文字堆疊,用更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與思考這複雜的世界、複雜的人。

在孩子們一開始閱讀的入門兒童讀物中,為了方便他們理解,故事中的「善與惡」總是那麼清晰而容易分辨。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也會開始發現到「人」並非如此單純,很多表面上看到的樣貌,往往是背後無數因素所堆積出的結果。

這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青少年小說」就成為了一個能啟發孩子觀察與思考的素材。而且對於青少年來說,因為他們內心的逐漸茁壯,父母們不再需要過度的保護他們,因此在內容設定上,不受限於「只能呈現愛與善良」,而能選擇用更不一樣的故事,引導孩子以不同的觀點看事物。

.

以我今天想介紹的這本《怪獸與貝瑟妮》來看,三個主角的設定上看起來都是壞人(全員皆惡人??):

👱🏻‍♂️為了追求青春永生,與怪獸訂下了契約而活了512歲的「艾比尼瑟」。為了維持他的年輕樣貌與物質需求,百年來艾比尼瑟總是想盡辦法滿足怪獸「吃」的慾望,直到那一天,怪獸說出「我想吃一個小孩」!

🧒🏻在孤兒院中,最粗魯、無禮的小女孩「貝瑟妮」,在她尖酸刻薄的言語之中,任何人都無法理性跟她相處超過三分鐘;在看到她做完各種惡作劇後那種樂不可支的樣子,每個人的心中應該都會想:「貝瑟妮」被吃掉~~,應該可以吧!

😈猶如浮士德故事中的魔鬼一般,利用著人性欲望來操控艾比尼瑟的怪獸,過去百年來總能獲得所有牠想要的。而這次,艾比尼瑟依然會像過去一樣,為了自身的慾望而獻上一個小孩給牠嗎?

.

在這樣有點令人不安的故事設定中,作者卻能利用角色之間的互動與內心糾結,讓每個角色更加的鮮明而立體化,讀者隨著主角群一起思考著慾望、遺憾、乃至於生命價值。到故事後半,讀者也因為了解,而開始喜歡並支持那些不完美的主角。

整本小說的架構並不複雜,但是那光明與晦暗的交錯、本心與慾望的拉扯,最後交織成了一個精彩的黑色故事,也難怪華納兄弟與《怪獸與牠的產地》製片大衛.海曼已經買下版權,預計改編電影!

大女兒讀完後,也是讚賞不已,直說等電影上映一定要去看,也推薦給你與家中的大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