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否每次考試,總是會有幾題是因為「粗心」而失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處理呢?
有些家長可能會很生氣的一直碎念孩子:「為什麼會粗心?!為什麼不仔細檢查?!」,更甚者,可能會跟孩子說:「之後粗心錯的一題打一下」
當然也會有另外一派的家長,他們只要確認孩子對於錯誤的題目是真的了解,那對於「是不是粗心而錯誤」就不太在意。
但是對於我這個從小就是粗心慣了的人,在當了爸爸後,我才注意到這兩種處理方式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
「孩子可能永遠不知道,到底怎麼解決粗心這個問題」
你碎唸孩子說:「不要每次都是粗心!」,
但是孩子怎麼知道「要如何不粗心?」;
你回孩子說:「就考卷寫完要檢查啊」,
但是孩子心想:「我有檢查還是會粗心錯啊!」
當然,每個孩子粗心的原因不盡相同,所以現實上,是需要父母協助他一起找出原因,並且訂下可以執行的改善方法,最後是花時間與耐心讓孩子把習慣培養起來。
例如平常看孩子的考卷的時候,不要只是看分數然後就簽名,而是可以撥出時間陪他討論錯誤的題目「為什麼會答錯」
如果孩子總是跟你說「錯的那題我懂,只是粗心才寫錯」,那就跟他一起回憶導致粗心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在一起討論可以怎麼做來避免一樣的粗心發生。
以下是以我家出現過的情況為例:
看錯或者漏看題目文字

這種大概是低年級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所以讓孩子培養一些避免漏看與看錯的習慣,應該會有幫助。例如:
建立「把題目的重點圈起來」的習慣(單位、答案是要你回答哪件事、答案要你打圈還是打勾....),小女兒甚至會在大考時用螢光筆圈重點,避免眼花
用手指指讀題目的文字以免漏讀,而現在很多國語考卷都會有長文閱讀題,小女兒也會拿著尺隨著閱讀畫線,確認讀過去沒跳行
數學都知道怎麼算,但是計算就是莫名其妙錯
以我家大女兒來說,我之前有觀察到,她沒有「拿計算紙把算式乖乖寫完」的習慣,總是會想用心算搞定,結果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算錯。所以後來我就強力要求她,一定要拿一個夠大張的計算紙,計算過程都要在上面,這樣檢查的時候也才能看看自己在算什麼。
接著再慢慢要求計算紙上的算式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工整,不然寫得亂七八糟,就會導致另一種粗心情況,就是「明明算對,但是抄寫的時候抄錯」
算體積或者算面積老是會粗心
中高年級的數學開始教幾何圖形的運算,而孩子總是會在題目的文字敘述與圖形之間切換,然後就像是鬼遮眼的「忘了加這個、減這個的,那個單位忘了換算...」
所以我就請她要把文字題目的內容,以及計算過程中的各結果,都標到同一題的圖案上。比起什麼都在心中想、心中算,肉眼可看的標示後圖形應該會減少很多鬼遮眼狀態。

都說有檢查但是還是一樣粗心啊
我在考前陪女兒們的複習時,有拿著她們平常的各科考卷請她們說說,她們寫完這張考卷時是怎麼做檢查的。
從孩子的回答中,你才有機會知道他所謂的「有檢查過」跟你認為的「有檢查過」到底落差有多大。
考前提醒孩子一堆注意事項,結果還是沒記在腦中
關於這一點,女兒們自己想的解決方法是:
把我陪她們複習的過程中,要求她要注意的那些小細節,或者是考試粗心錯過的內容,都記在筆記本中。
在考試前會把筆記本拿出來看,重新確認考試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
寫這篇經驗分享,並不是想要你叫孩子想盡辦法拼滿分,而是希望:
也許你是很注重孩子成績的家長,或者你是認為孩子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的家長,不管你怎麼看待孩子的成績,都可以想想看
「是不是可以陪著孩子正視問題、找到改善的方式?」,進而讓孩子在一步步的進步過程中,獲得屬於他自身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