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整理女兒們使用 ChatGPT 的心得,本來想一次寫完,結果光是整理背景加上我自己的觀察,就已經寫了兩千字。為了避免文章太長,我決定分成兩篇:
● 這一篇 先從爸爸的角度,分享我的觀察與心得。
● 下一篇 再透過訪談,讓女兒們親自分享她們的使用經驗。
雖然我已經準備了訪綱,不過如果你有特別想問女兒們經驗的問題,也可以留言跟我說

___ 女兒們目前接觸 AI 的情況 ___
大女兒(目前國一):大約五年級下學期開始嘗試 AI 工具,經過一年的摸索後,現在會自己去研究不同的 AI 平台,並探索新的用途。
小女兒(目前五年級):大約四年級開始使用嘗試,但她覺得 AI 對她的日常需求不大,因此使用頻率較低。
她們接觸過的 AI 工具(都是能免費有限量使用的)包括:
1. 問答式 AI:ChatGPT、Microsoft Copilot
2. 生成式 AI(圖片):Microsoft Bing、Canva、OpenArt
3. 生成式 AI(音樂):Suno
以我觀察兩個女兒的AI接觸情況,我覺得要現在的孩子自行上手一些成熟的AI平台並不難(頂多看一下YT上的影片,大概就能開始使用)
尤其是像ChatGPT這種問答式AI,使用上不用特別去設計提示詞(prompt),我想每個孩子應該都可以很容易就上手使用
所以這次,我是針對能廣泛性使用的ChatGPT,整理一些我想給爸媽們的經驗分享
.
__對於孩子的使用,爸媽該注意什麼?__
1. ChatGPT需要使用付費版本嗎?
我認為免費版的ChatGPT 就已經足夠國小到國中初期的孩子探索與使用。
不過,我建議可以 設定一個共用帳號(不需要訂閱付費版),讓孩子與爸媽一起使用。這樣不僅能促進親子討論,也能讓爸媽觀察孩子的使用習慣,適時給予引導。例如:
● 發現孩子只會把作業題目丟上去問,然後照單全收 → 需要提醒他們如何思考與驗證答案。
● 發現孩子直接把 AI 產生的內容當成自己的成果 → 需要讓他們理解 AI 是輔助工具,而不是替代自己的思考與創作。
.
2. 孩子適合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AI?
我認為 國小中高年級 可以開始讓孩子體驗AI工具的使用,而在國中具備比較充足的各領域體驗與個人想法後,再根據自身需求更深入探索與使用。
但比起「年紀」,我覺得爸媽更要思考的是:
孩子為什麼要開始使用 AI?
孩子的內在能力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
3. 讓孩子使用 AI 的目的應該是什麼?
現在 AI 工具越來越普及,使用門檻也不高。但如果只是因為「怕孩子跟不上科技潮流」,而急著讓他們學 AI,我認為沒有必要。
我覺得讓孩子開始使用,更重要的價值在於:
跟孩子一起思考:「在 AI 時代,學習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們該把重點放在哪裡?」
讓孩子開始探索 AI 可能帶來的改變與新機會,而不是只是當成求答案的工具。
.
4. 一開始讓孩子用ChatGPT來做什麼?
剛開始使用時,孩子可能會隨意亂問問題(就像當年 Siri 剛出來時一樣),之後可能會拿來處理作業或尋找答案。
但以我的經驗,對於「有標準答案」的問題,ChatGPT 的回應並不一定可靠,有時會有錯誤,因此孩子需要有判斷能力。
所以我自己覺得,「國小年段」的孩子儘量不要讓他們太習慣自己使用ChatGPT去找課業上的答案,而是先讓他們多練習找人問與討論、用網路搜尋多方資料(例如女兒們後來很常用維基百科)
等到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去判斷答案的正確性之後,再讓他們把ChatGPT當成資料來源管道之一就好。
而且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運用ChatGPT的更好方向,是在「協助創意發想並且持續協助改進」,而不是單純問 ChatGPT「最終答案」。
舉例:
女兒們曾用 ChatGPT 幫她們的電繪作品評分,並請它提供改進建議。這種方式讓 AI 成為創作的幫手,而不是替代自己的思考。
這種使用情境下,使用者不是簡單提問就要一個最終結果(通常這種結果也不會太好),而是先提供自己的內容與期待,再來要求ChatGPT給出回應,在與它的對話持續互動過程中,持續把自己想法與內容作調整
.
5. 孩子在使用 AI 之前,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綜合前面我說到的內容,我建議在孩子開始「獨自且頻繁使用ChatGPT」前,爸媽應該更重視讓他們先培養一些內在能力:
自己創作的經驗與能力(寫作、畫圖等)
→ 孩子要先對自己的創作有認同感,才不會完全依賴 AI,而是把 AI 當成提升創作的工具。
資料蒐集與整理能力
→ 讓孩子先學會如何判斷資訊的正確性,再來學習如何有效使用 AI。
問問題的能力 + 梳理需求的能力
→ 「AI 不是萬能的,會問問題比得到答案更重要。」孩子應該學會如何表達清楚的需求,並透過 AI 來獲取有效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