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看到一些討論孩子分數的文章下,看到一些家長的說法:
我覺得孩子把答錯弄懂比較重要
我總會想:
所以大家是怎麼知道「孩子有真的搞懂他的錯題」?

因為其實我覺得這件事蠻不容易的。
很多時候跟孩子講解完,問他說「這樣懂了嗎」,孩子大多會說「懂了」。
但是應該常有情況是:孩子其實也不知道、講不出他自己不懂的點在哪裡,他回答你「懂了」,可能也只是表達知道你剛剛在說什麼而已。
所以對於怎麼確認「孩子有真的搞懂他的錯題」,我自己覺得是得花不少力氣
以小女兒為例,三年級上學期的某天,她帶了兩張期中考考卷回家,一科97、一科98。但是我就花了半個多小時來陪她討論錯題。
我從讓她回憶「考試時,她為什麼選擇了那個錯誤答案」開始。
如果是粗心錯,那導致粗心的具體行為是什麼(例如她有一題是題目看一半就以為知道答案);
如果是她從認知去判斷卻答錯,我們會翻出課本,找出那個章節讓她重新解釋她認知的、複習到的課本內容,為何會讓她答錯。
因為過程中我會不斷讓她回憶以及解釋她對於題目與課本內容的認知,而不是我直接跟她解釋後就問他懂不懂,所以比較有機會挖出,其實她說不出的那個「不懂」是什麼。
這樣的檢討過程後,我們會「訂下之後複習、考試時的注意事項」,或者是「針對找出的不懂之處再出個幾題讓她回答」,然後我才會說:這傢伙應該是有搞懂錯題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