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來聊聊「教孩子畫重點跟作筆記」這件事情
還是要重申一下,我自己覺得教養小孩不是像背公式一樣,給出一個公式後照著做就會答對,因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所以大多時候只能抓住大原則後見招拆招的調整作法,
所以以下經驗分享不會列出步驟一二三,而是單純分享過去兩年我的一些嘗試以及原則
#關於畫重點

在讓孩子學習做筆記之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先讓孩子練習「畫重點」,因為「如何讓孩子自己找出閱讀內容中的重點」才是關鍵的能力,否則就算是學了一堆筆記法,也不過就是滿滿沒有思考過的板書或者漂亮的格式。
我自己大概是在大女兒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提示要她試著去畫重點,原因是我覺得相對於一、二年級比較簡單的學校課程,中年級增加的自然與社會兩個科目會有比較多適合標記與整理重點的內容,
再加上孩子經過低年級的累積,慢慢能了解課本、習作、考試這之間的關聯性,因此從中年級開始練習的去嘗試「自己畫重點」,孩子也比較不會完全沒有頭緒。
接著在實際操作的方面,
我想學校老師在課堂上,應該也都會要求孩子在課本上畫一些重點,所以我沒有很刻意的教導女兒們要怎麼挑重點、畫重點,而是不斷鼓勵她們可以試著「自己」畫畫看(不要只是畫老師說要畫的部分)
接著我比較認真做的,是在考前預習的時候,陪她們一起看看她們課本上畫了什麼重點,然後順勢依照情況給她們建議(例如整頁都畫滿重點就等於沒重點)

另外也會在學校發回考卷要簽名時,跟她從考試題目討論看看,究竟她們畫的重點有沒有幫助到自己,以及是不是有一些疏漏之處。
因為「要教孩子判斷什麼才是重點」這件事情其實很難,所以我過去就是讓她們從「使用自己畫的重點」來慢慢感受,什麼才是能幫助她們的重點。
另外,我也會建議她們不只是學校課本可以畫重點,平常閱讀家中的一些知識書、工具書的時候,也可以拿鉛筆圈出一些重點。
總之,這個練習是個需要時間累積,才能讓孩子找到感覺,所以我覺得趁小學花個三、四年,無壓力的慢慢嘗試,會比「上了國高中才在課業壓力下不知所措」好些
#關於做筆記

必須先說明一點,我這裡想說的做筆記,不是指「抄寫」上課過程中老師所寫的板書內容,而是指「孩子在基於對內容有理解後,試著摘錄與整理然後寫下內容」
所以也必然是在孩子對於「畫重點」有一些想法之後,才會開始讓她們嘗試看看,將課本中某些單元的內容,靠自己去整理並寫成筆記。
對我來說,讓孩子練習做筆記有三個重要性:
1. 讓孩子去更精進「對於學習內容整理與摘錄重點」的能力
2. 藉由親自寫下(甚至是畫下)的過程,強化對重點內容的記憶
3. 學習利用自己做的筆記,在考試前做有效率的複習
「筆跡美不美、排版標色美不美」不是重點,能不能讓自己一眼看出筆記所傳達的重點才是關鍵;
「抄下滿滿完整的內容」也不是作筆記的意義,練習「如何摘出重點並且記下」才是需要時間培養的真功夫
所以不管最後要用什麼格式來做筆記(可能是單純的文字條列,也可能是圖表式的表格、心智圖、樹狀圖),最終孩子需要學到的,是培養並逐漸進化成能幫助他學習的筆記方式,而不是單一特定的筆記格式。

在我過去實際引導大女兒的作法上,我除了挑幾本學習相關的書籍以及筆記法的書籍給她參考之外,我會在女兒在學期中,偶爾跟她借課本並挑出一些章節,建議她試著把內容整理成筆記(尤其是那種整個章節內容滿滿都是重點的,最適合拿來練習整理)
然後期中期末考前以及考後,一定會要她去看她自己的筆記,藉由考前複習與考後檢討的過程,讓她了解作筆記的用處以及需要調整的地方。
不過說實話,到目前為止大女兒大概只是比較知道做筆記的方法與好處,還沒有養成固定整理筆記的習慣
所以我對她接下來升上高年級的目標,就是去培養「固定整理筆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