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國中國小的課程內容,在小學五年級與國中一年級的社會科中,都有大量的台灣史相關內容,
不過我想我們同一輩爸媽們,應該都對於台灣史涉獵不多,大概也很難跟孩子補充太多內容
所以之前我自己推薦過一些「很貼近國中小課綱內容、孩子也能自行閱讀」的台灣史書籍,
但是有時候內容太過於符合課本範圍的選書,反而會讓一些孩子覺得很像又在看課本一樣
所以關於台灣史相關的選書,我特別挑了一些可以比課本更延伸的內容,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

小學是小五才開始上台灣史,而在三、四年級的時候,會上到不少關於認識家鄉的內容(包含物產啦、地名啦)
(南一三下、康軒三下:家鄉的地名;翰林四上:地名與地形)
但其實,如果能將將台灣各地的地名、人物,與實際的歷史結合起來,那孩子對於這塊土地的故事應該會有有感。
《古地名裡的台灣史》這系列的書就是從「地名」來看台灣歷史,除了有地名的由來之外(貓空其實跟貓咪沒有任何關係,而是?)
還有地方故事以及當地的名人軼事(新竹有迎曦門、鄭氏家廟,那就得說說開台進士 鄭用錫)
這系列的書是作者以《國語日報週刊》連載的內容為基礎,重新改寫及擴充而成,因此內容對於國小的孩子來說不會有難度
三本包含了台灣各地:《北部篇》(基隆到苗栗)、《中部篇》(中彰投到台南)、《南部、東部、外島篇》
《開箱台灣史》

這是我跟大女兒都非常非常推薦的一本書,也入圍了第48屆的金鼎獎「兒童與少年圖書」作品
作者吳宜蓉老師目前就是高雄陽明國中的老師(我的母校),所以她所規劃撰寫的這本書,內容貼近目前的課綱架構
從台灣的原住民開始,經歷了大航海時代、鄭成功、清代漢人移民、海外貿易、西方傳教士、日本帝國、戰後的台灣,到當代的台灣。
但是與課本所不同的,是老師超級貼近青少年的敘述風格,在幽默有趣的口語文字之中,那些課本中的台灣歷史內容也變得有趣
另外,就是老師在敘述與課本同樣的時代內容時,卻還能引入不同的切點與觀點來討論,例如講到台灣的原住民,選擇的是用原住民的神話切入,討論當時原住民的生活環境
講到鄭成功時,拿了舊國立編譯館課本觀點、清國、外國傳教士、外國探險家,四種不同面向的觀點來帶領讀者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長出了多重宇宙的鄭成功
這樣多元的觀點討論,才是我所期待、符合思辨精神的內容
這本書的文字量其實不少,我覺得「小學高年級、有長文閱讀習慣」的孩子才會比較合適
不過因為台灣史的內容到高中都還在教,不用擔心用不上,所以我很推薦這本書可以入手
《動物國家 我的名字》

「️一本書太短,路卻還很長。」這是這本書的作者蠢羊在頁末留下的話
是啊!如果要用一本書、甚至只是漫畫書,來概括介紹悠長而曲折的台灣歷史,那真的是太短。
但是如果這本書能將台灣過往的歷史,乃至於現今台灣在世界中與各國的關係與局勢,藉由漫畫輕鬆易讀的方式來呈現,讓更多人能接觸、對內容產生興趣,開始理解這片土地的過往與現在,那我就得好好推薦給你了
「
從前從前,有一隻在太平洋島嶼上悠哉過日子的小黑熊,
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常常成為世界中心而渾不自知。
本來不在乎自己叫什麼的小黑熊,經歷殖民、威權統治,名字換了一次又一次,最終在爭取到民主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漫畫家的筆下,荷蘭兔、大清貓熊、美鷹、日柴、中國貓熊……世界各國全部可愛動物化,在有趣的畫風中,帶著讀者了解臺灣歷史
不過與一般台灣史或者課本內容不同的是,1949年之前的內容(包含:17世紀荷蘭占領、18世紀移民來臺開墾、19世紀清法戰爭打開通商口岸、1895年割讓給日本)大概只占全書篇幅的1/3,剩下的2/3內容講的是課本著墨較少的內容,包含1949年中華民國遷臺,之後到臺灣民主化的過程與近期的美中角力。
(大女兒讀完,還跟我討論起李登輝總統的貢獻)
雖然讀完,還是覺得精簡了臺灣史在一本書中真的太短,但是藉由這本書,或許能開啟更多人對於這片土地的理解。我們都在路上,即使緩步,也是前進中。